D61-63:银川|贺兰山岩画、宁夏博物馆、西夏陵
下午两点不到,首次看到贺兰山,确实壮观,有如一扇墙一样横亘在西边。这也是从厦门一路过来,第一次看到有山棱的名山,此前大多有植被覆盖,或者缓坡慢峰,贺兰山一出现就是一股子锋利巍峨的气派。
贺兰山岩画
我们今天下午要参观的是贺兰山岩画,到达景区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了,但事实证明时间刚好,逛完整个景区还能遇见贺兰山口的落日。景区导览图比例尺严重失真,游客中心比整个山谷还大,而真正值得逛的核心区域是山谷。
贺兰山岩画门票 60 元,景交车门票 10 元。要想进入岩画真迹所在的景区,先通过一个世界岩画博物馆,这里用复制品和图片的形式,介绍了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异曲又同工的岩画们。而相当一部分岩画的介绍,在宁夏博物馆里也有介绍。
贺兰山岩画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贺兰山东麓。它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腹地,有20多处遗存,至少出现在春秋战国以前,采用敲凿、磨刻、划刻等方法制作。岩画总数约有组合图画5000组以上、单体图像2.7万多幅,内容包括动物、人物、天体等,著名的有“太阳神”岩画。这些岩画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原始艺术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记住这个太阳神的形象,它是贺兰山岩画的最代表性作品、贺兰山岩画景区的标志,也是宁夏博物馆标志的设计灵感来源。
出来博物馆,在后门坐景交车大概十分钟不到,就到了岩画山谷门口。
因为现场有一个理光的旅行团乌乌泱泱的,我们就先右拐去古祭坛遗址的景点看看,但这个景点太过人造,看着有点尴尬。只是位置风水确实是好,在这样的山峦之下,忍不住想献祭点啥。
贺兰山这片山峰,往外看去就是神奇的大平原,这种视觉差非常奇妙,就像进入了一个粗略建模的游戏世界一样,远景直接用低多边形凑合填充了。
往回走,走到景区分岔口,再往左就是本次观光的重点区域,贺兰山岩画遗址了。
沿着山谷左侧的栈道往里走,第一个岩画很快出现,但我们打眼一看竟是没找到在哪,原来岩画历经上万年的风霜磨损,早已变浅变淡,和博物馆里见到的加深、拓印的岩画比起来淡得多。肉眼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好认,但邪门的是用相机拍出来却更加清晰。于是我们相机不停按,替我们加深了岩画的颜色。
景区在栈道边修建了水渠,从山顶的一个瀑布引流下来,一层层的倒是颇为好看,流水声一直相伴,水色黄黄,和黄河一样,就是那个瀑布……后文会提到。
这个山谷里还有一个意外之景就是岩羊,没走几步我们就看到了对面山崖上的岩羊。一动不动如假的一般,但只要等的时间久了,对面的羊熬不住了,你会发现它们是活的。我们头顶也有几只。总体来说不罕见。这些岩羊技艺高超,在山坡上如履平地,吃石头缝里的草。
山体上有一些规则的圆洞,是景区人员打的岩钉。
还有人将树枝支撑于巨石之下,像极了假装上班出力的打工人。
一直往里走走到景区的尽头,就是「贺兰飞瀑」,一个不太高的小瀑布。这个瀑布还算好看,也是一路向下的水渠水源,但这个瀑布其实是水泵把水抽到山顶再留下来的,之前听播客提到这个瀑布六点多会下班。有时候觉得景区的设计者也是颇不容易,如果仅仅是把岩画给游客看的话,真算得上是无聊,加上了水渠后,单从声音维度来讲也变得更活跃了一些。
过瀑布后再往贺兰山口里走还有路,但横了跟杆子挡着,我抬起杆子来往里走,山口里忽然闪出一只保安大叔向我挥手示意退出,我比了个 OK 就回头了。如果一直往里面走,不知道能否走穿贺兰山,实现「踏破贺兰山缺」。PS,岳飞最远才打到河南开封的朱仙镇,离贺兰山还有一千一百多公里,踏破贺兰山缺真是美好又残酷的梦想了。
那从瀑布位置下到河床,走到对面来,往景区入口回去,这一路还有更多的岩画,以及最重要的太阳神岩画,此时太阳已经下山,整个山谷都笼罩在贺兰山的阴影下,而抬头望,却能看到日照金山。
北面这条栈道走到中间位置,就是太阳神的岩画所在地,而它也是唯一一个距地面 20 米位置的岩画,我们顺着石阶往上爬,爬到了顶端也没有看到,又站在上面看小红书,才知道原来在来的路上往左看。
我们退回石阶上,才看到太阳神的岩画,景区工作人员贴心地在旁边绑了一个老大的红带子,但我们俩星际选手还是没看见。一旦看见了,再找就容易多了,其实在山下太阳神的介绍牌边上就能抬头看到它,早知道就不必抬着已经开始疼的膝盖爬石阶了。
除了岩画以外,还有一个邪门的洞叫鸡鸡洞。洞是看到了,里面有没有小泥棍儿就不得而知了,这个位置也拍不到。
洞内沙中小泥棍,形似男童性器。人称“泥鸡鸡”,此洞故名“鸡鸡洞”,又称“观音洞”,贺兰口山民有“摸鸡鸡”的旧俗,每年逢阴历2月19日观音诞辰日、6月19日观音成道日、2月19日观音出家日,到观音洞前求子求福的山民纷至沓来,求子妇女往往手伸洞中“摸鸡鸡”,以求观音送子。这种风俗全国各地均有流传,是生殖崇拜的文化遗迹。
除了万年前的古老岩画以外,还有一些西夏文字,自然不会早于宋朝,所以贺兰山岩画算上西夏的文字和明朝的题刻,跨度可能超越四万年之久。
这样基本上就看完了贺兰山的岩画,再往东走就又是之前的假献祭台了。
我们在这里购买了出来这么久的第一个纪念品,用贺兰石雕刻的太阳神岩画冰箱贴,因为带有磁力,直接吸在了中控台上的音响上。多说一句,贺兰石是著名的砚台材料,如果身边有书法国画选手,买来送他是不错的。坐景交车回到景区门口,再走路经过景区商店出来到停车场,上车去银川。
银川
进入银川后先找充电站,结果先后几个不是失灵就是被占,千绕万绕找到北方民族大学东面 801 文创园里的充电桩,发现进出口全被修路堵死,而从园区里无法进入充电站。有几辆车背对着充电桩勉强扯出线来充电。这修路可是真不顾商户死活,把 801 文创园像围城战一样堵得死死的,里面生意非常凄惨。我们只好先停车,出来在北方民族大学门口的小吃摊填饱肚子。扫货了肉夹馍、炒粉、羊肉串、烤面筋、炸鸡架、雪梨汤,大丰收。
吃完饭继续找地方充电,这次直接找了理想超充站,省事儿了。充好电去民宿,走贺兰山路,一个巨长的大直道。这次是住在核心区的核心商场,免不了又要交停车费了,好在 20 块封顶,最后两天花了 35。
宁夏博物馆
第二天上午来宁夏博物馆,建筑规模比内蒙古博物院小多了。又见到了我们才认识的老朋友太阳神岩画。
岩画和拓片们我就不再贴图赘述了,在宁夏博物馆的假岩石上方看到了四万年前的劳保手套,我捡起来看了一下,还没有硅化。
看完了《石刻史书——宁夏岩画陈列》后,就来到了今天的重点,二楼的《朔色长天——宁夏通史陈列》。
《朔色长天——宁夏通史陈列》是宁夏博物馆基本陈列,分为文明曙光、西戎春秋、帝都藩屏、丝路重镇、大夏寻踪、塞北江南6个部分。本展览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宁夏古代文明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历史遗珍,以及近2500件(套)展品,其中88件(套)一级品。
而宁夏通史中最令人关注的,又是西夏不到 200 年,倔强又悲壮的历史。
西夏是公元1038年-1227年由党项羌人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政权。其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后经迁徙,唐末李思恭因平黄巢起义有功,被封夏州节度使,赐姓李,奠定了西夏的根基。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因地处西北,中原宋朝称其为西夏。西夏都城为兴庆府,极盛时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宁夏大部、陕西北部等地,人口200多万。西夏共历十帝,享国189年,期间积极吸收汉族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夏文化。最终,西夏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党项人也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西夏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神似汉字却更加方正,撇捺居多,看起来极其复杂,像极了在训练集不足时候 AI 生成的汉字。在博物馆中有一个百家姓墙,上面有部分有对应的西夏文写法。我在上面找到了恙儿的「吴」、肉肉的「龚」、可颂的「吴」(省事儿了)。但因为我们位姓在国内本来就极其稀有,自然也不会在西夏文里出现。
各类文物的图片我就不一一贴出了,挑有意思的说,比如这个佛头,这里出土的很多佛头都呈流泪状,其实是因为他们的眼珠大多用黑色釉彩,在高温时融化,就成了这样流黑眼泪的诡异神秘样子。
而鎏金工艺也是出土文物中最常见的一种工艺,用水银溶解黄金,涂抹后加热,蒸发水银后,黄金牢牢贴合器物。但这个过程无疑会使工匠汞中毒,只是那个年代无从统计,死于汞中毒的工匠怕是不在少数。
提到西夏则必须提西夏陵,西夏陵在银川西边贺兰山下,就在今年的 7 月 11 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我们在这个刚好的时间来到银川,必然也要去西夏王陵。
西夏陵是西夏历代帝王陵及皇家陵墓,位于宁夏银川市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陵园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等。其营建年代约自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每座帝陵由月城和陵城相连,平面呈“凸”字形状,整体布局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又融入佛教信仰与党项习俗。西夏陵于1972年被发现,1988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5年7月11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为西夏王朝的历史、文化等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见证,也实证了其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
实际上西夏陵遭遇惨烈的破坏和盗掘,剩下的东西少之又少,除了建筑构件如鸱吻、石螭首、瓦当,就是迦陵频伽(妙音鸟)外,品类实在是少的可怜。但如果你粗略了解一下西夏历史,就会为党项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如此努力地求生存、求变化、求留痕的精神所打动。
从博物馆出来已是下午两点半,还没吃午饭的我俩一路往西试图前往西夏陵,但西夏陵距市区 30 公里,贺兰山路一路红灯之后,又困又饿,半路停到一家餐馆「三益轩」门口睡起觉来。
睡了半小时,起来在他家吃饭。吃完饭后已是四点多,西夏陵巨大无比,穿梭要坐景交车,去只能看日落了,于是决定明天再去。
晚上我在民宿里写文章,恙儿充分利用了住在市中心的优势,去剪了个头发、又带刚写完七千字人已枯竭的我去盲人按摩放松了一下。在盲人按摩,师傅下了狠劲儿,但我是忍痛高手,愣是一声不响,给我按了个舒服。
第二天早晨,第一件事是出发前往宁夏地质博物馆,这里有矿物中药和古化石展览。
宁夏地质博物馆
土鳖虫我就很熟悉了,在小时候的浅海,沙地上随随便便一挖都容易挖出土鳖来。
这里还有一块巨大的龙雕砚台,整体是一个中国地图的形状,还好它没有说自己是中国地图,不然缺了海南台湾和南海的事情过不了网友的审判。
这块铁陨石有点离谱,天然就是这样的还是打磨的?
雌黄在古代被当做涂改液来用,所以会有「信口雌黄」这样的成语出现。
在地质博物馆拍了大量的照片,增长了不少知识。馆子不大,很快逛完,离开停车场的时候甚至是免费的。今天的重头戏是西夏陵,我们开车往西,再次经过经过了两三遍的贺兰山路。在「穆尼尔大盘公鸡」吃的午饭,吃到了当年可颂露了一手以后再也没露过的新疆拉条子。
同心路综合市场
去西夏陵路上,又触发世界事件,我们又去好想来补充了一点零食、随后逛到同心路综合市场,这里太好逛了,和恙儿在这买了菊花、红枣、头茬枸杞,八宝茶,还吃了新鲜的西安甑糕,满意而归。
西夏陵
磨磨唧唧又到了下午三点,王陵停车场有充电桩,插上充电,然后去买票。网上情报有误,并不能直接买车票进入,门票必须要买,不然过不了闸。王陵的车票门票两个人一共 216,还是很心疼的。进入王陵前要先经过西夏陵博物馆。而博物馆里的相当多东西已经在宁夏博物馆里见过了。这里放点儿有意思的东西。
在西夏语音的讲解区,有一个定向音响,只有站在下面才能听到声音,发音非常复杂,像甑糕一样黏黏糊糊。
下一个区域是西夏的活字印刷术,西方有些人一直质疑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仅存在于史料而未见实际应用,但西夏的考古发现佐证了活字印刷术最早发明并应用于中国。
最深处是一个土窑的复制品,展览方式有点像杭州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踩在玻璃栈道上,下面堆着大量的碎陶。
快速地从王陵博物馆的四个展馆穿梭而过,出来是一片广场,钻过长长的地下通道后,到达景交车换乘站。
西夏陵的景交车票是分开买的,可以说是颇为坑爹,一般来说时间有限的人只看 3 号陵和 1、2 号陵,也就是双陵就好。3 号陵是最大的,推测是李元昊的陵,1、2 则是李元昊的爹和爷爷的。
西夏陵的 3 号陵东碑亭和主陵边,都有一个透明玻璃上画着猜测的复原图。在这里拍照可以穿越时空,梦回西夏鼎盛时期修建陵墓的现场。
现场还有一个用磁石固定位置的方位示意图,对于这样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人文景区,也是下足了功夫。
可惜的是西夏陵被蒙古人彻底毁坏,又几经盗掘,现场身下的只有残垣断壁,发掘出来的最多的东西竟是砖瓦。
石象生只剩下两片残块,被考古学家复原成这样的人形雕塑。
西夏陵北面紧挨着宁夏的军用机场,非常频繁的,能看到军机起降。据说当年为了保护西夏陵的开掘工作,军队主动向北迁移了数公里。
垮塌的西门,被安置了一个用铁丝网做成的半透明屋顶,有一种电子游戏般的回溯历史的悲壮感。
在进入之前,有看到平面图上有陵墓的盗洞,颇为好奇。结果进入 3 号陵看到盗洞后,才惊得说不出话来,那哪是一个洞,而是近乎用挖掘机才能挖出来的巨大坑。据说因为成吉思汗死在征讨西夏的过程中,临死前下遗诏无论西夏是否投降,要将其斩尽杀绝。于是才对西夏的王陵施加了如此大的破坏。
明明地处贺兰山洪积扇区域,却因为巧妙的防洪设计和身处高低,从未被洪水冲过,西夏人的智慧与建筑能力可见一斑。
双陵有一个小演播厅,修在地下,在地面上完全看不出来,景交车把人放下来的时候才看到有一个地下通道可以走。这里还有骑骆驼的交通方式,一人 40,远比库布齐沙漠 07 公路那里便宜 (100)。
看完双陵,还有人继续参观 4 号陵的就换乘马车了,我们则返回景区入口。和恙儿向后坐在景交车最后一排,看着西夏王陵离我们越来越远,不禁感慨万千。
西夏建国 189 年,坚韧不拔地在西北开拓,积极吸取汉、藏、回鹘的文化,创造自己的文字与法典,曾三次大败宋军,又六次抵抗蒙古人的侵略,如此强韧、努力,想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痕迹的民族,最后却被蒙古人踏平,吃干抹净,只剩下为数不多的残渣。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他绝无可能抹杀存在的全部痕迹。


















































































































































